>>  新闻资讯
“含科量”拉满,湖南科技大会的主角就该是他们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5日
识人看眼神,读会观细节。

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举行。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出席当天上午的第一次会议。(详情见《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会议现场。(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一年一度的湖南科技盛会,既是全省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观察湖南科技创新的一扇窗口。
这次会议有一些细节,特别值得关注。
观潮君在现场并从《湖南新闻联播》的画面中注意到,当天的会议不仅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出席,其他在家的省委常委,以及相关副省级领导参加,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此外,18位在湘两院院士,以及省委科技委委员,省直和中央在湘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市州党委负责同志、政府分管科技工作负责同志、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园区负责同志,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负责同志,科技金融战略合作银行负责同志,部分高校负责同志,部分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负责同志,部分企业负责同志等出席。
在湘两院院士

黄伯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

刘友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于起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

邱冠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谭蔚泓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

田红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陈政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

郑健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邹学校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

陈晓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吴义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柏连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

姜   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赵中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向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院士、地方科技主官、科研院所、高校、园区、企业、金融机构……可以说,湖南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几乎全来了。
熟悉时政的人都知道,主要领导参加,与会者越多、越广泛,越说明会议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维度来观察,就不难发现,当下的湖南正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来推动科技创新。
过去我们提到科技创新,往往更多聚焦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实验室,关注科技主管部门的政策举措。说得直白一点,过去我们所认为的科技创新单元,至少是要有一顶“科研帽子”的地方。
而从此次湖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参会人员名单,就不难看出,一些传统认识中与“科技大会”直接关联度不高的主体也参加了会议。
比如,长沙高新区等省内的一些高新区,以及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园区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内高校院所云集。
因为,园区是经济的主战场,也是推进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前沿阵地,是听得见“枪炮声”的地方。
比如,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湖南钢铁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以及以三一重工、楚天科技、长沙景嘉微电子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参加了会议。
观潮君注意到,其中还有一些公众相对陌生的面孔,比如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因为,企业既是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主体。唯有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让科研成果落地见效,才能从“书架”到“货架”,让科研成果变现,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
同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才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核心新建区。(图源: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官网)
再比如,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参加了会议。
因为,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融合发展,都需要资金支持,都需要金融赋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然而,就如产业发展壮大一般,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也不是一家或两家所能实现的,需要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力、全体系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

▲7月17日,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在株洲举行。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一切科研成果的诞生都是基于高素质人才这一重要基础,让湖南上上下下的科技人才都读熟、听懂、会用科技政策,才能最大程度激活科技创新主体的能动性。
观潮君注意到,参加此次会议的不仅有院士、大科学装置和重要科研平台的负责人,还有许多普通高校的教授、研究人员,还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悉的科研院所,比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省正源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
他们能亲耳听到湖南决策层的声音,面对面感受湖南加速科技创新的决心。
会上通报了湖南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情况,宣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含光召科技奖)的决定》。沈晓明为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陈晓红颁奖。

▲湖南大学主持4项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其中2项与企业合作完成。陈政清院士(右二)的研究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一点,或许也是另一个参会群体出现在会场的重要原因。
当天,各市(州)党委书记和分管副市(州)长,以及科技局长均参加了会议。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不同层级的科技服务者同时聆听决策层的声音,能够防止“音量”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能够避免“音质”在传播过程中变形,确保决策意图能够最大限度地落实。
攥紧拳头,在集中兵力的同时,也在集中火力,湖南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决心,不言而喻。
如果我们将时间回溯,7月30日,省委科技委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省委科技委正式成立。当天,会议就审议并通过了《湖南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湖南省科技创新规划统筹机制(试行)》《湖南省科技计划统筹机制(试行)》等文件,系列文件最核心的就是做好“统筹”这篇大文章,形成全省大抓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可以说,省委科技委的正式成立,就是湖南朝“大科技”迈出的重要一步。
而从9月3日会议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所强调的,要让科技工作者真正成为科技活动主角的要求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湖南迈向“大科技”的步子,正在加快。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电话:0731-55670528 共有35216人次访问
湘ICP备10209074号-14 平台开发与运营支持:长沙诺为信息